科目二干货篇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教育学中将课程分成很多类型,今天要介绍的是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这一类课程会以客观题形式考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记忆两种课程的含义与特征。
在课程类型划分中,根据课程呈现的形态(从教育是公开地还是隐蔽地影响学生的角度),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类;或者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将课程分成正规与非正规课程。
一、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亦称“正式课程”或“正规课程”。显性课程是相对于“隐性课程”而言的,是指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设计的具有实际形态并以外显方式出现的课程,是按照预先编订课程表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其主导价值在于教育目标明确,对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
显性课程一般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选择了以数学、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主要材料为主要的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并考虑学生的智力差异来组织。我国显性课程基本采用以学科本位为中心的设计。
二、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又叫“非正规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隐性课程主要通过、暗示、同化、激励和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学生的情绪与情感、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类:
(1)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
(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布置、校园环境等。
(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
(4)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
2.隐性课程具有以下若干特点:
(1)隐蔽性。隐性课程不像显性课程那样通过正式的教学来进行,而是潜伏在显性课程之后,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
(2)非预期性。隐性课程也不似显性课程那样,能通过学生的反映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调节,从而达到佳的教育效果,表现出事先难以预测和估计到的一面。因为隐蔽课程中并不是任何一个要素、一个细节的教育影响事先都能估计到。不过,并非所有的隐性课程都不可预测。对教育者来说,隐性课程至少有一部分是可以有意识地加以组织和实施的,也就是说部分隐性课程也是可以具有目的性,因而是可以预期、可以事先设计的。
(3)两重性。隐性课程既能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又能对学生施以消极的影响,阻碍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4)弥散性。所谓弥散性是指内隐性课程无所不在,只要存在教育,就必然存在隐性课程的影响。
(5)持久性。隐性课程通过心理的无意识层面对学生产生影响,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影响,对性别角色的形成都是潜移默化的,一经确立,就会持久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难以改变,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三、两者的关系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同一课程范畴的两个部分。两者在学校教育中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们的区别如下:
课程类型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主要目的 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品德
存在形式 彰显的、外露的 内隐的、潜藏的
表现形式 以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
教材形势明确陈述 存在、未明确陈述
作用方式 有意识的特定的心理反应起作用 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影响学生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两者间关系复杂。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状态。从隐性课程隐藏的层面看,隐性课程可分为隐藏在教科书中的、隐藏在教学活动中的和教学活动之外的隐性课程。其中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又包括课堂教学中和课堂教学外的隐性课程两个层面。
常州教资笔试培训科目二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你了解吗
常州职业培训相关信息
11月14日
11月13日
11月8日
9月23日
9月23日
9月20日
9月7日
7月21日
7月17日
7月16日